

阳春市金融业信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 作者:阳春市东莞商会 来源:阳春市东莞商会 发布日期:2013-02-23
- 一、阳春市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阳春市文化产业结构情况。阳春设县至今1486年,土地面积4055平方公里,有人口110万,属山区农业大县。阳春文化产业结构主要以旅游为主,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广告等规模不大,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很小。
(二)阳春市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情况。据统计,2009年6月末,阳春市金融业投向文化产业的信贷资金只有2笔共863万元,只占辖区贷款总额的0.2%。其中阳春市广播电视台贷款600万元,阳春玛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贷款260万元。从贷款来源看,两笔贷款均为农信社发放,其他金融机构均没有对本市文化产业融通资金。
(三)阳春市文化产业资金需求情况。为了解阳春市金融业信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向十家文化产业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从10份问卷统计情况看,10个单位都认为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有7个单位认为目前面临资金紧缺问题,8个单位目前没有获得贷款,9个单位认为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
二、金融业支持新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难点
(一)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受约束。一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行业投向被金融机构忽视。阳春文化产业除旅游规模较大外,其他如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广告等规模都比较小,资金需求不大。而且,传统上大多数单位为公拔费用。因此,这个行业容易被金融机构忽视。二是文化产业营利性差,贷款风险过大。目前,阳春的文化产业大都营利性差,投资回收期长,贷款存在较大风险,银行不愿意向这些行业放贷。
(二)贷款准入条件受限制。一是文化产业抵押资产不足,不符合贷款条件。目前,文化产业贷款难,主要原因还是抵押不足。文化产业转制前,国有财产不能作押,转制后,又因自身积累不大,难以拿出足值的抵押物,不符合贷款准入条件。在10个文化产业单位的调查问卷中,有7个单位认为取得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可抵押资产不足。在7家金融机构的调查问卷中,7家金融机构均认为制约金融机构给予文化类企(事)业单位信贷支持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可供抵押资产不足。二是无形资产价值认可无依据,难以列入抵押范围。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和认证目前还是一个难点,金融机构很少采用无形资产抵押方式发放贷款,文化产业这一最普遍和难得的资产形式难以作押。三是文化产业贷款产品欠缺。目前,金融机构还没有为文化产业贷款制订专门的信贷产品,一些金融机构难以为文化产业提供贷款。阳春市除农信社因机制灵活已向文化产业提供了贷款外,其他金融机构均未能向文化产业提供贷款。
(三)文化产业未完全推向市场。目前,阳春市大部分文化产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剧团等还未完全推向市场,事业单位性质和非营利经营方式制约了金融机构对这些行业的贷款支持。在对7家金融机构的调查问卷中,有4家金融机构认为“受相关信贷法规的限制,文化类企业(或事业单位)不符合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也是制约金融机构给予文化类企业(或事业单位)信贷支持得主要原因。
三、相关建议
(一)不断发展和壮大区域文化产业,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市场。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体现区域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文化产业企业,大力营造发展文化产业氛围,促进区域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市场。
(二)出台相关信贷政策,为贷款进入文化产业提供法规支持。文化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可改变社会现状,带动其他经济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护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财政部门应给予文化企业贷款贴息,税务部门在税收上应给予减免。金融部门要积极开拓文化产业贷款种类,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融管理层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出台文化产业政策性贷款,为贷款进入文化产业提供法规支持。
(三)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体制改革,排除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准入机制的障碍。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使其成为经济产业的一部分,必须走市场化改革道路。政府部门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体制改革,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清理文化企业权责,让文化产业企业在贷款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实现文化产业可选择银行,银行也可选择文化产业的双向选择,从而排除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准入机制的障碍,加快金融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